這些天,很多人在討論,周星馳究竟是不善交際還是人品存疑。上述回應或許能給出一些線索。就像黃秋生所說:「有那麼多人講他不好,但你幾時看到他出來講別人的?」
娛樂圈的臉色,變得比天還快。個中的糾葛,怕是也不為外人所知。按周星馳沉默的心性,外加對電影的偏執,自然少不了得罪人。合作《功夫》的時候,洪金寶直接撂下狠話:「不可以只當自己是人,其他的都是狗!」
其實,周星馳並不是雙重標準。他自己也是條狗。
李修賢提攜周星馳,讓他參與《霹靂先鋒》的拍攝。到了片場,看到周星馳過分認真的表演,李修賢的評價是:「像條狗那麼賣力!」雖然當時的神情語氣已不可考,但這句話多少在周星馳的心底留下來。以至有了《大話西遊》片尾最經典的那一句。
太多媒體在報導周星馳的時候強調,和螢幕上誇張喜感的形像不同,現實中的星爺緘默寡言。很多公眾場合,他都傾向於獨處。回答記者的問題,但凡與電影無關,他也惜字如金。可要說內心豐富,恐怕在華語影壇,沒幾個人比他更甚。
周星馳寫過一篇文章。當時媽媽凌寶兒獨力撫養三名子女,生活拮据。周星馳兒時頑皮,吃肉嚼兩口吐出來,媽媽捨不得浪費,就會吃掉。
有一天加餐吃雞腿,周星馳鬧來鬧去,雞腿掉在地上,沾了灰,媽媽氣得用桑樹條暴揍了他一頓。後來,周星馳回憶說,要不是把雞腿弄到地上,媽媽怎麼會捨得吃。這大概是一個聰明的孩子最成熟的善意了。
香港是這樣一個地方:赤貧與暴富擠在一隅之地,低頭瞥見租屋的破敗,出門又飽覽鬧市的煩囂。在經濟升騰的年月,報端記載的、坊間傳聞的,都是千篇一律的成功夢。在這般城市生長的底層少年,內心積壓的渴望,終會噴薄而出。
在事關周星馳的諸多報導中,常出現一個詞:一定。
中學畢業後,他放棄學業,到一家船務公司做助理。那時候他就說,「相信機會一定有光顧我的那一天,機會來的時候就一定要抓得住」。此後,從影多年聲譽漸隆,有記者問到影帝的事,他用極不流利的國語說:「一!定!要!得!獎!」
其實人生哪有一定。所以迫切的希冀和艱難的前路形成了張力,讓周星馳一路走來,成為今天的樣子。
從特約演員做起,成為「死跑龍套的」,再到兒童節目主持,逐步參與電視劇集,周星馳很少有徘徊和進退失據。某種程度上,他都在本色出演人生的失而復得。
最典型的例子,就是《喜劇之王》裡的尹天仇。這幾乎被視作周星馳演藝生涯的紀實。而一些乍看不凡的出場角色,臨了也免不了這套路數:蘇乞兒、食神,包括《百變星君》裡的闊少,都是跌落成最平凡的小人物,再開始新的逆襲。
在這個意義上,周星馳是小人物的代言人。他用誇張戲謔的動作神情、無厘頭的台詞演繹真實的心路,讓更多有相似經歷的普通人體味苦痛中的微笑。
有人評價說,周星馳的表演太過浮誇。什麼叫浮誇,歌裡是這樣唱的:你當我是浮誇吧/誇張只因我很怕/似木頭/似石頭的話/得到注意嗎/其實怕被忘記/至放大來演吧。這或許就是周星馳的寫照。
我們為什麼對周星馳唸唸不忘?除了他的電影貫穿了我們的成長、串起太多記憶的碎片,也因為,少不更事的時候,看到的是無厘頭的笑點;當我們都踏入人生的荊棘,才明白,周星馳的演繹,連同他自己,都是一部傷感的成人童話。
以前,覺得把人演成那樣有些乖謬。如今卻發現,人好像真的就是那樣。經歷的越多,越發現自己好像《大話西遊》裡說的,成了一條狗。一條在風浪裡搏擊過、爭取過、憤怒過、傷心過,最終歸於無言的狗。世界風流雲動,我們卻變換了模樣,甚至成了當初討厭的那種人。
這兩天對著《大話西遊》的片尾看了好多遍。黃沙瀰漫的城牆上,周星馳和朱茵彼此相對。下邊站著百感交集的孫悟空。
作成一段因緣,轉身離開的時候,《一生所愛》的音樂飄然而至:應該是從前現在過去了再不來/紅紅落葉長埋塵土內/開始終結總是沒變改/天邊的你飄泊白雲外/苦海翻起愛恨/在世間難逃避命運/相親竟不可接近/或我應該相信是緣份。
命若琴絃,生似飄萍,一生所愛隱約在白雲外。這是周星馳電影裡最高光的時刻,也是小人物最深切的慨嘆。
如果要給周星馳做一個評價,我想說兩句話:影帝年年有,喜劇之王卻不世出。而我們,欠了周星馳太多電影票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